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介绍
创始人简介
荣誉资质
企业风采
主营业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代表性项目
知识产权服务
财务审计
工商代账
案例中心
部分合作客户
战略合作伙伴
新闻资讯
政策文件
申报通知
活动通知与报道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
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介绍
创始人简介
荣誉资质
企业风采
主营业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代表性项目
知识产权服务
财务审计
工商代账
案例中心
部分合作客户
战略合作伙伴
新闻资讯
政策文件
申报通知
活动通知与报道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申报通知
“武汉英才”认定程序重大调整 变集中申报为随到随评
发布时间:2021-09-07
文章来源:武汉企创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各类用人主体均可常态化举荐人才;重点高校、湖北实验室向市委人才办直接举荐……”
近日,一则《关于调整“武汉英才”认定程序的通知》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这意味着武汉市级人才申报评定出现重大调整:从集中时段申报,调整为人才常态化举荐、随到随评、及时认定——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武汉开启引才“全天候”申报。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以来,武汉抓住“人才第一资源”这一关键,用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强大磁场,以更为彻底的市场化思维,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姿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热忱迎接更多新市民的到来:凡是在江城大地上的人才,都是武汉的人才。
“武汉英才”申报10余年多次升级
大胆放权让企业快速精准引才
“此前因为现场答辩时间与一个重要商务活动‘撞车’,我差一点与人才申报失之交臂。”获评“武汉英才”的武汉依迅北斗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作为海外归国人才,来到武汉,看中的就是这座城市丰厚的产业“家底”。这一次人才服务的更新,让更多海外人才可以错峰评审,真是一大利好。
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英才”计划始于2011年,旨在从全市重点行业领域遴选优秀人才给予重点支持,设立10余年间,申报评选机制也经历了多次“升级”。
该负责人列举介绍,2019年后,武汉创新实施举荐制,答辩环节改为由用人单位举荐、专家复核认定后,再确定入选,真正做到“为产业聚才、用市场引才、向企业放权”。今年,结合武汉产业地图,又梳理了重点企业、在汉重点高校、重点医疗机构、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等,作为举荐单位的重要参考。
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种变化:2019年评选认定的574名英才中,80%以上集中在“芯屏端网”等重点产业领域,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90%以上。
“人才认定能否再快一些?政策兑现能否更实一点?”这是企业和人才的呼声,从吸引人才上的“快人一步”到礼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标杆城市已走在前列。
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次,“武汉英才”认定计划的升级,刀刃向内,瞄准企业和人才的快节奏落地需求,向人才剖白武汉优化人才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诚意决心。“对于顶级人才的引进,其他城市能够做到的,武汉也一定能做得更好。”
人才集团挂牌百余天
引进150余名高端人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武汉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由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比全国多18400人。这表明,武汉高素质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层次人才不断增多。
源源不断的各类人才输入,是城市活力的最好注脚。在武汉,宜居的生活环境、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越来越多头部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成为“新市民”不断涌入的原因。
今年5月成立的武汉人才集团,挂牌百余天以来,已为武汉引进算法专家、JAVA架构师、供应链风控等高端人才150余人;新近成立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已储备了包括两院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近70个重点项目,未来有望在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以及实施股权期权激励等方面“大施拳脚”。
近日,武汉发布《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紧跟着出炉《新调整户口迁移事项办事指南》。新政调整新城区户籍人员迁入功能区、中心城区条件。政策发布后,在洪山区公安分局户籍办理窗口,一天就接到400多个咨询电话,算起来一分钟一个,其中不少是住在远城区的产业人口和产业配套人口。
从对学历型、高技能人才敞开怀抱,到落户“零门槛”,有专家分析认为,武汉此举是落实中央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为城市“蓄力谋远”之举——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关键是要人才。
酿酒师申报成为操作工程师
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在武汉,如果你是紧贴城市产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随时申报英才服务;如果你是技能型人才,也能找到广阔的用武之地。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胡璟组建了一个与恩施玉露有关的非遗传承工作室,被认定为武汉市技术能手,工作室至今已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个;黄鹤楼酒业一位中专毕业的酿酒师在汉申报中级职称,成为操作工程师;在光谷创办锂钠氪锶有限公司的“极客”王勇并不是常规意义上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但凭借操作系统业界顶尖技术,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
这样的故事正在武汉发生。近年来,武汉对标先进城市经验,坚持“大人才观”,结合市情、产业特质等量身定制人才政策,以事业引才、聚才。
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等地,在关注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瞄准各类人才引进。武汉经开区提出打造名师名医名家“提升工程”,拟在未来5年持续加大投入,引进和培养一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名师、名医和文化名家;光谷提出要大力引入“高端服务人才”,除在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知名投资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机构、管理咨询机构等有多年工作经验或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人才外,幼儿园教师、医生等也都有机会获评。
人才在武汉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城市也因多样化的人才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能。在看得清的高楼、算得清的经济数据之外,今日的武汉正以求贤若渴之势建设“新时代人才活力之城”,城市的发展更有后劲、更富想象力。